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新股前瞻|云天励飞赴港IPO突围 或借英伟、华为昇腾起飞?

新股前瞻|云天励飞赴港IPO突围 或借英伟、华为昇腾起飞?


“A+H” 双重上市的队伍,即将增添一员。7月30日,AI芯片龙头企业云天励飞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公开资料显示,云天励飞成立于2014年8月,于2023年4月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截至8月1日的市值为216亿元。专注于AI推理芯片的研发设计及商业化。公司推出了面向企业级、消费级、行业级三大类应用场景的行业领先的NPU驱动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成功打造了从AI推理基础设施构建到产品设计、开发及商业化落地的完整闭环,实现了AI在多元场景的快速迁移。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中国市场相关收入统计,云天励飞是中国排名前三的行业领先全场景AI推理芯片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在NPU驱动的AI推理芯片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中,公司排名中国第二。

研发投入占比下滑

AI、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正推动一波智能变革浪潮,从根本上重塑不同行业的生产模式及竞争格局。AI正解决更多运输、互联网搜索及制造业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从而加速社会智能转型。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AI已经从算法的迭代改进,演进至运算基础设施的大幅进步。公司相信该变革正推动行业向以NPU驱动的AI推理计算时代转型,高性价比的推理专用芯片是实现AI产业化规模落地的基础。

云天励飞的IFIC底座具有算法芯片化能力。通过对应用场景及算法研发的深度理解,公司使用协同设计的指令集、芯片架构及工具链打造出优化芯片,更高效地实现多场景应用。云天励飞凭此能力开发出NPU产品Nova;AI推理芯片(包括主要产品DeepEye及DeepEdge以及主要在研产品DeepVerse和DeepXBot)及支持AI推理芯片运行的Hy3 CAN硬件使能工具及IFIE软件平台及IFMind大模型础。

云天励飞基于IFIC底座搭建Nova,以提供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推理能力。基于Nova,公司推出了具备可扩展性且可应用于端边云的AI推理芯片。云天励飞的Hy3 CAN作为硬件使能工具,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以调用芯片能力。云天励飞的IFIE作为软件开发工具套件,为大模型应用与AI推理部署提供自主可控的开发环境。借助Hy3 CAN及IFIE,公司的IFMind大模型能够进行视觉、文本和语言分析。

业绩表现来看,云天励飞业绩营收增长势头明显。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期内,下同),云天励飞营收分别为5.46亿元、5.06亿元、9.17亿元以及2.64亿元;同期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3.47亿元、2.95亿元、4亿元及839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63.4%、58.3%、43.6%及31.8%,占比呈下降趋势。

图片1.png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以来,公司已连续8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超29亿元。

业务结构有所转向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继2023年“百模大战”之后,基础大模型数量逐步收拢,豆包、通义千问、DeepSeek 等逐步成为基础大模型的主流方向。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2024年达到47.9亿元,市场份额排名前8的分别为百度、阿里云、商汤科技、浪潮云、智谱、中国电信AI、创新奇智以及稀宇科技,云天励飞并未上榜。

图片2.png

除了研发费用之外,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长也在挤压公司的利润空间。2024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1.76亿元、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3%、23.95%,销售费用增幅较大,且创近8年来新高。

连年亏损之下,公司现金流持续为负。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5亿元。自2017年以来,公司8年合计“失血”超21亿元。

云天励飞业绩亏损态势持续至2025年。据公司一季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实现营收为2.64亿元,同比增长168%;归母净利润为-0.86亿元,同比有所收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79亿元,持续为负。

图片3.png

2024年年报显示,云天励飞的收入主要来自消费级、企业级和行业级三大场景。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云天励飞将目光瞄向了C端市场,公司于2024年以1.8亿元收购智能穿戴设计企业岍丞技术,新增了消费级场景业务。据了解,云天励飞的消费级场景业务涵盖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硬件等,依托公司自研的大模型或系统、软件应用等为消费级产品提供技术基础,以硬件形式进行交付。

依靠并购,公司的收入实现大增。2024年,消费级场景业务实现营收为4.04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达44%。

企业级场景业务主要依托芯片能力和基于芯片的各种硬件形态,赋能AI行业公司及AI生态圈合作伙伴,包含AI公司、电信运营商、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客户。

虽然该业务在2024年实现大幅增长,但毛利率却出现下滑。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40.19%,同比下滑了 47.13个百分点,惨遭“腰斩”。

公司行业级场景业务包含自研的算法软件、芯片等核心产品,并搭配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产品、安装施工服务等。该业务的表现更为惨淡,不仅收入大幅缩水,毛利率也同步下滑。2024年,云天励飞该业务实现营收为2.54亿元,同比下滑45.91%,毛利率为15.43%,同比减少了19.61个百分点。

在这一背景下,云天励飞的毛利率创近8年来新低,为20.94%,同比下滑了2.54个百分点。

竞争不断加剧 未来竞争几何?

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愈加激烈。

云天励飞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众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同时还面临着来自海康威视、华为、英伟达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在产业链内部延伸而带来的市场竞争。

因此公司需要对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技术等属于前沿科技领域,研发项目的进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而且公司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高研发费率对于云天励飞而言可能将是个常态。

而且,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在某些领域如安防等证实了其应用价值并进行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但整体而言,人工智能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各行业中何时能实现规模化落地以及渗透率提升的整体速度受制于多种因素,每个行业因其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影响到人工智能落地的时间和效率。

港股上市若成功,将为云天励飞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但公司仍需在技术迭代、市场拓展、盈利平衡三大维度突破瓶颈。

从中长期看,两大业务线的放量是关键:一是AI芯片在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场景的批量落地,这类场景客单价高、粘性强;二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高端化突破,如果能将AI健康算法与高端品牌结合,毛利率将有望提升成为利润增长点。

当前市场更担忧的是双重挤压下的生存空间:向上,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内对手加速迭代倒逼技术军备竞赛;向下,英伟达等国际巨头降价抢滩加剧价格战。当行业从“拼算法”进入“拼芯片性价比”的硬仗阶段,公司引以为傲的NPU技术能否在智慧交通、工业等高端场景实现规模化变现,将成为破解亏损魔咒的关键钥匙。

综上,此次港股募资虽可暂解现金流之渴,但若无法在技术商业化效率(提升毛利率)、客户结构优化(降低大客户依赖)、生态壁垒建设(应对巨头降维打击) 三大维度取得实质突破,资本市场恐难持续为故事买单。AI芯片的星辰大海从未消失,但穿越生死线需要更硬的拳头产品——云天励飞的二次上市,只是新一轮残酷淘汰赛的发令枪。

国际资讯

富士期货-富士国际期货-富士期货招商
富士期货-富士国际期货-富士期货招商
 发送短信